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9期
编号:12693800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后2周患者肺功能,并比较上午10:00测定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FEV1和FVC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能加快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081-02
, 百拇医药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无法改变COPD潜在的病理状况,但能减慢病情进展,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1]。本研究主要探讨新型的β2受体激动剂噻托溴铵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56~87岁,平均(64.5±3.9)岁,体重43~68 kg,平均(51.3±2.6) kg,病程5~31年,平均(16.5±2.1)年;对照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55~86岁,平均(65.1±3.8)岁,体重43~69 kg,平均(52.1±2.7) kg,病程5~30年,平均(16.3±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吸氧、卧床休息、抗菌药物等处理,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噻托溴铵(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每粒18 μ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194)每天1粒噻托溴铵干粉吸入胶囊;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60泡装)(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2)进行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2周患者肺功能,并比较上午10:00测定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1周肺功能比较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治疗后1周FEV1和FVC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肺部疾病,其病死率正逐年升高[2]。胆碱能受体的激动使得起到分泌物增多,是导致COPD患者出现通气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物的增多导致气道的阻塞,而肺内气体无法排除的条件下,长期以往引起患者肺部的过度充气,而出现肺气肿,当环境中的刺激性气体进入患者呼吸道后将对其气道上皮起到一定的损伤作用,致使起到上皮的迷走神经末梢被暴露,当神经受刺激激动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导致全身神经内分泌的增多,出现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多,而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患者气道平滑肌上的M3受体引起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同时腺体内乙酰胆碱的激活导致呼吸道腺体分泌显著增多,过渡分泌的黏液和收缩的平滑肌对阻塞气道,引起呼吸道的狭窄,气流阻力的增加,而成为患者出现喘息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能药物,近几年已成为治疗COPD的一线药物,它通过选择性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3受体而发挥长效扩张支气管效应,其临床作用时间超过24 h,有效延长了患者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对于改善患者夜间支气管的收缩,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减少咳嗽咳痰次数效果显著[3]。本研究对照组单纯使用噻托溴铵,而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
, 百拇医药
    噻托溴铵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力较异丙托溴铵大10倍,噻托溴铵为选择性抗胆碱药物,且与M1及M3受体解离极慢,是一种高效而长效的抗胆碱能药[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周FEV1和FVC均显著大于对照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制成复合吸入性喷剂,其中沙美特罗是一种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气道平滑肌,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根据COPD慢性炎症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炎症反应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中效类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后能有效地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对于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减轻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对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5]。而丙酸氟替卡松通过呼吸道给药局部于肺组织后激活肺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起到强烈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尤其是针对患者的喘息症状将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减少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即使是在长期给药后,对于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每日分泌量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当由其他的吸入皮质激素改换过来后,尽管过去及现在间断使用口服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每日分泌量仍逐渐改善,这表明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时肾上腺功能可恢复至正常[6-7]。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能加快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谭焰,孙丽华,方苏榕. 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5):378-380.

    [2] 刘秀云,张倩云. 噻托溴铵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1074-1075.

    [3] 宋莹,王伟,苗妹. 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34):65-67.

    [4] 狄松波.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210-211.

    [5] 张秀伟,杨健,朱颖. 联合应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8,22(5):398-399.

    [6] 陈瑞祥.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816-818.

    [7] 王富国,张之舜,丁芬.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8例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2,25(9):70-71.

    (收稿日期:2013-01-10 本文编辑:郭静娟), http://www.100md.com
------
    石莉 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后2周患者肺功能,并比较上午10:00测定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FEV1和FVC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能加快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分类号】R563.9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无法改变COPD潜在的病理状况,但能减慢病情进展,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1]。本研究主要探讨新型的β2受体激动剂噻托溴铵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石莉)